好孕停靠站

正向教養是什麼?介紹5本正向教養必讀好書

正向教養是什麼?介紹5本正向教養必讀好書

在育兒的路上,很多父母都曾迷惘於「罵也不是、不罵又沒有效」的兩難之中。所幸,正向教養提供了一種既溫柔又有界線的教養方式,不以打罵懲罰為主,而是透過尊重、理解與合作來建立親子關係。本篇文章將帶你深入了解正向教養的核心概念與實踐技巧,並推薦5本必讀經典書籍,讓你在教養路上更加安心、有力。

正向教養是什麼?破解傳統教養迷思

正向教養並非單純的「不打不罵」,它是一種建構於尊重與連結之上的教養哲學。它強調情緒理解、行為邊界與內在動機的培養,目的是讓孩子發展出自主、合作與責任感。

從打罵到對話:正向教養與傳統教養的差異

傳統教養多以權威壓制孩子的行為,例如打罵或獎懲制度,強調服從與聽話;而正向教養則認為孩子的行為背後常有情緒與需求,父母應以引導代替指責,強化情緒連結與理解。例如,當孩子在餐廳大吼大叫,傳統方式可能會斥責「安靜一點!」,正向教養則可能會說:「你是不是覺得很無聊?我們一起畫個小遊戲吧。」

正向教養的五大核心價值

  1. 尊重:父母與孩子是平等個體,而非服從與命令的關係。

  2. 連結:透過情緒共感建立信任與安全感。

  3. 鼓勵:專注於孩子的努力與進步而非結果。

  4. 責任:讓孩子參與決策,建立後果與選擇的關聯。

  5. 解決問題:鼓勵合作找出雙贏方案,而不是單方面懲罰。

 

正向教養是否會讓孩子太「軟」?常見誤解大解析

很多人誤會正向教養等同於「溺愛」,事實上它是一種溫柔且堅定的方式。所謂「溫柔」是指對孩子的情緒保持理解與包容;而「堅定」則是指設下清楚且穩固的界線,並以一致的方式維持。真正的挑戰在於,父母是否能持續以這種有意識的態度與孩子互動。

 

正向教養適合什麼樣的孩子與家庭?

正向教養不僅是教小孩的方式,更是一種家庭文化的重塑。無論是單親、雙薪或傳統家庭,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正向教養路線。

不同年齡層的適用方式

對於嬰幼兒期的孩子,正向教養的重點在於安全感的建立與情緒的命名,例如:「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因為不能玩插座。」學齡期則需逐步教導責任與合作,例如與孩子一起訂定放學後的作息計畫。青少年階段的教養則重在開放對話與參與決策,讓孩子擁有更多自主權,同時也要讓他們明白選擇背後的責任。

單親與雙親家庭的實行挑戰

單親家庭可能會在執行一致性上遇到難題,建議以簡單明確的家庭規則搭配情緒支持來降低衝突。雙親家庭則需雙方協調一致的教養語言,避免出現「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的混亂狀況。無論家庭形式為何,關鍵在於父母是否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與情緒回應。

 

實際操作正向教養的3大技巧

有了理論還不夠,教養關鍵在於落地實踐。以下3個日常技巧,能讓你更輕鬆地實踐正向教養:

情緒共感:先理解再引導

當孩子哭鬧時,不要急著說「別哭了」,而是試著用「你是不是很難過?」去共感。孩子感覺到被理解後,情緒自然會下降,也更容易接受接下來的引導。這是一種將「感受」放在「行為」之前的處理方式,避免孩子為了引起注意而加劇情緒行為。

設定界線不等於懲罰

正向教養強調規則與界線的清楚,例如:「可以在這裡畫畫,但不可以畫牆壁。」這不是妥協,而是讓孩子明白行為與空間的界線。當孩子越界時,也應以「後果導向」方式提醒,如:「如果你選擇繼續畫牆,我們今天的畫畫時間就會結束。」

使用「選擇題」與「描述式語言」取代命令

傳統命令句如「快點收玩具!」容易引發對抗情緒。改用「你要先收車車還是積木?」能讓孩子有參與感,降低抗拒。此外,描述式語言如「我看到玩具還在地上」比起責備更能讓孩子主動行動,避免引發衝突。

為什麼越來越多教育專家推崇正向教養?

正向教養不再只是理論,而是一種全球正在實踐的教育潮流。從腦科學到心理學,越來越多證據證明這種方法更有利於孩子的全人發展。

從腦科學看教養方式對大腦發展的影響

研究顯示,負面情緒與恐懼會刺激孩子大腦中的「杏仁核」,長期下來會導致焦慮與逃避行為。相對地,正向情緒與安全感能刺激「前額葉皮質」的發展,提升思考、判斷與情緒管理能力,幫助孩子更健康地成長。

心理學家如何看待讚美與責備的效果

心理學家Carol Dweck提出「成長型心態」概念,鼓勵家長以過程讚美取代結果讚美,像是說「你真的很努力」而非「你好聰明」,可讓孩子更願意嘗試困難任務,也比較不會害怕失敗或錯誤。

國外學校與社區的正向教養實踐案例

瑞典與加拿大的學校多已導入正向紀律教學,強調師生關係、情緒教育與行為引導,而非一味處罰。這些學校的孩子展現出更高的社會適應力與團隊合作能力,證明正向教養不只適用於家庭,也能成為制度改革的重要依據。

 

5本正向教養必讀好書推薦

書籍是實踐正向教養的重要工具。以下推薦5本兼具理論與實務操作的好書,適合各階段家長參考。

《正向教養》(Jane Nelsen)

正向教養的經典入門書,介紹如何以溫柔而堅定的方式教育孩子。書中強調親子之間的連結、溝通技巧與問題解決策略,並針對不同年齡的育兒困境提供具體建議。是每位想學習正向教養的父母必讀首選。

《讓孩子自己長出來》(鄧惠文導讀/阿德勒心理學延伸)

以阿德勒心理學為核心,講述如何讓孩子在「被尊重」中發展出責任與自律。書中特別強調父母角色應從「管理者」轉變為「引導者」,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是養成內在動機的關鍵指南。

《父母的情緒教養課》(林鈺婷)

本書聚焦於「父母自身的情緒覺察」,提醒家長要先穩定自己,才能有效教養孩子。書中融合心理學與腦神經科學,教你如何成為孩子情緒的避風港,而不是引爆點。

《從說教到對話》(羅絲瑪麗・威爾)

本書聚焦於語言轉化與正向溝通技巧。教你如何從日常溝通中轉變語氣與用詞,讓孩子更願意聆聽與回應。適合對孩子「不聽話」感到挫折的家長閱讀。

《孩子的挑戰》(魯道夫·德雷克斯)

這是阿德勒心理學奠基者之一德雷克斯的著作,深入解析孩子挑戰性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從「行為」到「需求」的理解跳躍,讓你更全面地看見孩子的內心,是想深入了解孩子動機的進階讀物。

 

開始正向教養的第一步:從覺察自己開始

實踐正向教養,並不只是技巧的累積,而是內在態度的轉變。從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開始,才有可能用相同的方式對待孩子。我們不能要求孩子懂事、溫柔、負責,卻在自己失控大喊大叫的時候忘了以身作則。

正向教養不要求父母做到完美,它是一場與自己和孩子共同成長的旅程。每一次選擇尊重而非控制、理解而非懲罰,都是朝著更溫暖、連結的親子關係邁進。只要你願意開始,你就是孩子最好的支持者與榜樣。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