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孕停靠站

【2025 精選】幼兒身體界線如何教? 5 大概念幫助孩子遠離性騷擾

【2025 精選】幼兒身體界線如何教? 5 大概念幫助孩子遠離性騷擾

在台灣,幼兒熟人性侵的比例相當高,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未滿 18 歲的性侵案件中,有 72%  是由熟人所為。而在這些案件中,無法判斷及抵抗的幼兒佔了相當大的一部分。2024 年台北市培諾米幼兒園爆發性侵、性騷擾事件,引起社會譁然。這個事件提醒我們,教導孩子認識和保護自己的身體界線是多麼重要。本文將介紹五大概念、孩子異常訊號,以及爸媽常見的誤區,幫助父母教導孩子遠離性犯罪危險。

一、5 大概念幫助孩子遠離性騷擾、性犯罪危險

1. 認識「身體界線

身體界線是指每個人對自己身體的控制權和保護權。孩子需要了解哪些部位是私密的,並且只有在非常特定情況下(如醫療檢查)才允許他人接觸。家長可以透過日常對話和遊戲,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器官,並教導他們如何保護這些部位。例如,可以使用圖畫書或玩偶,讓孩子了解哪些部位是私密的,並強調這些部位不應該被他人隨意觸碰。

2. 認識「身體自主權」

身體自主權是指每個人都有權決定誰可以觸碰自己的身體,以及在什麼情況下可以觸碰。家長應該教導孩子,他們有權對任何不舒服的觸碰說「不」,即使這些觸碰來自熟人或親戚。可以透過角色扮演和模擬情境,讓孩子練習如何拒絕不舒服的觸碰,並教導他們在遇到這種情況時應該告訴信任的成年人。

3. 認識「積極同意」

積極同意是指在任何身體接觸之前,必須得到對方的明確同意。家長應該教導孩子,任何形式的身體接觸都需要得到對方的同意,並且對方有權隨時撤回同意。無論是孩子想要碰觸他人,還是別人想要接觸孩子的身體,都需要得到自己和對方的積極同意,無論關係的親疏,每一次都需要詢問。可以透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擁抱或親吻,來教導孩子這一概念。例如,在擁抱或親吻之前,先詢問對方是否願意,並尊重對方的回答。

【2025 精選】幼兒身體界線如何教? 5 大概念幫助孩子遠離性騷擾

(圖片來源:RDNE Stock project

4. 健康認識自己的性器官

無論男孩或女孩,都有可能發生危險。幫助孩子健康認識自己的性器官是建立身體界線的重要步驟,讓孩子愛護自己的身體,而不是感到羞恥。家長可以透過繪本、教育影片和遊戲,讓孩子了解身體的各個部位及其功能。這不僅能夠增強孩子對自己身體的認識,還能幫助他們在遇到不當觸碰時更好地表達和描述自己的感受。例如,可以使用兒童專用的解剖圖,讓孩子了解身體的基本結構,並教導他們如何保護自己的身體。

5. 建立信任的溝通管道

建立信任的溝通管道是保護孩子的重要環節。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他們都可以隨時向家長或信任的成年人傾訴。可以透過日常對話和家庭活動,增強孩子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例如,每天晚上與孩子進行簡短的交流,詢問他們在幼兒園的經歷和感受,並鼓勵他們分享任何讓他們感到不舒服的事情。

(圖片來源:Vlada Karpovich

二、如何識別孩子異常的警訊

當孩子不幸遇到性騷擾或性犯罪,識別孩子異常的警訊是保護他們的重要步驟。家長需要時刻關注孩子的行為、情緒和生理狀況,及時發現並處理異常情況,以保護孩子的安全和健康。

  • 行為變化:孩子可能會表現出焦慮、恐懼、退縮或異常的情緒波動。
  • 生理症狀:出現難以解釋的睡眠困難、食欲不振或身體疼痛。
  • 社交變化:孩子可能會突然不願意接觸某些人或參加原本喜愛的活動。
  • 語言訊號:孩子可能會表達一些關於身體或他人的言論,讓家長感到不安。
  • 學習退步:孩子在學習上突然出現退步或失去興趣、甚至不想上學。

三、性教育及身體界線-爸媽常見的誤區

在教導孩子身體界線和保護他們遠離危險的過程中,爸媽們常見的一些誤區可能會影響教育效果。了解這些誤區,有助於家長更有效地保護和教育孩子。

誤區一:認為孩子太小,無法理解這些概念

事實上,孩子的理解能力比我們想像的要強。即使是幼兒,也能使用簡單語言和遊戲活動學習基本的身體界線和自我保護的概念。例如,可以使用圖畫書、兒童動畫或角色扮演遊戲,讓孩子在輕鬆有趣的氛圍中學習這些重要的知識。家長的耐心和一致性的教導會讓孩子逐漸內化這些概念,從小建立健康的身體自主權意識。

誤區二:過度保護孩子,避免讓他們接觸任何風險

這種做法可能會讓孩子缺乏應對危險的能力。當家長過度保護孩子時,他們可能會失去學習如何面對和處理危險情況的機會。家長應該在保護孩子的同時,教導他們如何自我保護和處理危險情況,例如,教孩子認識哪些是安全的觸碰,哪些是不安全的觸碰,以及在遇到不安全的情況時該如何尋求幫助。這樣可以讓孩子在獲得保護的同時,也學會自我防護的技能。

誤區三:忽視孩子提出的異常行為和情緒變化

單純認為這只是孩子的鬧脾氣,錯失了解孩子狀況的機會。孩子在遭遇不當觸碰或其他危險情況時,往往會通過行為和情緒變化來表達內心的困擾。如果家長忽視這些警訊,可能會讓孩子問題被忽視,造成孩子心理上的永遠傷痛。家長應該保持敏感和關注,及時察覺孩子的異常行為和情緒變化,並與孩子進行開放的對話,了解他們的感受和經歷,提供適當的支持和幫助。

誤區四:告訴孩子保護自己身體是自己的責任

實際上,孩子並沒有足夠的能力來完全保護自己,這是家長和監護人的責任。讓孩子承擔過多的自我保護責任,可能會讓他們感到壓力和焦慮。家長應該教導孩子基本的自我保護技能,同時強調家長和監護人是他們的後盾,會隨時提供支持和保護。這樣孩子在面對危險情況時,不會感到孤立無援,而是知道可以依靠信任的成年人。

結論

教導孩子認識和保護自己的身體界線,是保護他們遠離危險的重要步驟。通過了解身體界線是什麼、身體自主權、積極同意、健康認識自己的身體器官以及建立信任的溝通渠道,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身體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同時,識別孩子異常的警訊和避免常見的教育誤區也至關重要。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家長們了解如何教導孩子這些重要的概念,並幫助孩子們遠離危險,健康成長。

(本文首圖來源:Jep Gambardella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